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社区老龄化的现象愈发明显,以东莞市石碣镇唐洪村(下文简称“唐洪社区”)为例,该村60岁以上的长者占总人口的比例接近10%。与此同时,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已不仅仅关注诸如血压病、糖尿病、风湿病等常见慢性疾病,还有些疾病可能因地域性或群众意识不够受到较少关注和重视。
笔者经过一年来对唐洪社区内60岁以上的长者进行流量信息收集和调查评估,已发现三位80岁以上的长者患有不同程度的失智症,也就是大众所熟知的“老人痴呆症”。这是一种发生在中老年的不可逆的疾病,主要特征为认知和智力功能的衰退。有学者研究得出,80%以上的患者有精神问题,50%有攻击他人的行为,这些都给照顾者带来很多困难和压力。由于社区居民普遍不了解该病,认为年纪大了记忆力衰退是正常的,不以为意,以至于当社工向患者家属讨论关于失智症老人的话题时,家属多半是听过就算了,不会放在心里。
失智老人不是“疯子”
在这三位患有失智症的长者中,其中有一位是笔者正在跟进的个案。从去年三月到现在,笔者目睹了案主从失智初期的记忆下降到中期出现“怪异”行为的过程。笔者能够体会案主患病后的各种郁闷和消极情绪,换位思考,若自身健康出现问题、不舒服的时候,自己也会不开心,甚至感到痛苦;而年迈的老人除了患有各种慢性疾病,她的记忆也随着时间一点点流逝,起初只是忘记东西放在哪,渐渐地连自己家在哪条小巷也忘了,最后在邻居的帮助下才顺利回家。每当案主絮叨地讲起这些事情,笔者总是听出背后的无助以及对疾病存在误解。
今年年初案主的病情还没那么严重,暑假的某一天笔者遇到案主的好友W,她感慨案主记忆变得越来越差,常常前言不搭后语,邻居们现在都不愿意与案主一同出行,怕把她弄丢。更让W觉得怪异的是,案主有时会不分季节地混穿衣服,行为举止像疯子、神经病,但W并不知道这是失智症中后期的症状之一。笔者从中意识到还有许多人对失智症缺乏认知,不懂得如何面对失智老人。
对案主来说,家庭照顾的缺失间接影响了病情的恶化,朋辈群体的疏远只会让其更加感到孤独和无助,单靠社工介入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下一阶段的服务计划中,笔者主要完善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普及照顾失智老人的知识,以“家庭照顾+居家照顾”的模式给予案主情感支持和精神慰藉,积极面对失智症。
家庭照顾是失智老人的“贴心棉袄”
由于案主同住的儿子和儿媳白天要工作(孙辈住校),只有晚上几个小时的时间才能与案主相处。像这种“半空巢”老人在社区内较为常见,但好在案主的女儿常打电话问候、有空都会过来陪案主聊天。因此,社工通过约谈案主的儿子和女儿,让他们认识失智症、了解其母亲(即案主)目前所处的阶段和相应的行为表现,学习照顾失智老人的技巧和方法,并由家属自行安排合适的轮流照顾时间,从而降低案主发生意外的风险。笔者相信,亲情是案主记忆中最深刻、最重要的部分,有家人的陪伴,她的精神生活也会有所寄托。当然不排除有家属在这过程中因承受不住压力或其他因素而中途放弃照顾失智患者,社工除了要预测可能会产生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定期跟踪案主的病情、照顾情况,以及做好照顾者的情绪疏导工作。
居家照顾是失智老人的“保护伞”
案主目前正在接受居家养老服务(包括社工服务、护工服务和康复服务),笔者作为案主的负责社工,主要是定期与居家养老中心的社工双向了解护工的服务情况,并结合康复师的服务反馈,从而能够提供适合案主参与的服务,巩固案主的照顾体系。
让失智症知识走进心里
虽然目前发现患有失智症的长者不多,但不能排除有潜在的失智症患者。对此,社工可以选择合适的主题和场合普及老年失智症的知识,逐步提高社区居民对老年疾病的预防和救治意识,从心底里正确认识脑退化、失智老人的行为及照顾方式等,防患于未然。